2013年11月18日,由打工仔唐果、蔣培翠夫婦捐資3000萬修建的四川省華鎣市高興鎮別墅式農民新村——林家新村,在薄霧的繚繞中和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美麗祥和。(11月20日《四川日報》)
  捐出3000萬元巨資為鄉親修建69套別墅式新村,筆者驚嘆唐果、蔣培翠夫婦的慷慨。夫妻二人從20幾歲起就背井離鄉外出打拼,經過二十年的艱辛創業雖然擁有了自己的集團公司,但3000萬並非小數目,一分一釐都浸透著汗水,這份致富不忘家鄉人的大愛善舉令人贊嘆。
  高興鎮高興村的村民,春節前就能住進“集房、水、電、氣、道路等生產、生活設施於一體”的別墅式新村,他們的心情一定像村鎮的名字一樣倍感“高興”。
  別墅新村在夕陽下薄霧的繚繞中分外美麗。如果單靠自己,或許有的村民一輩子都住不上這麼寬敞、明亮、高檔的房子。由此,筆者卻想到一個有點剎風景的問題:這樣的別墅如果是送給生活已經富裕的村民,起到的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;如果是生活貧困的村民,即使住進了這樣豪華的別墅,生活水平並不會就此提高,囊中依然羞澀,生活仍然是貧窮的。假想一位村民,從田間地頭滿腿泥巴回到高端大氣的豪華別墅,看著裡面並不同樣上檔次的傢具家電和農具,以及並不同樣上檔次的衣服和飯菜,心裡多少會有點彆扭。
  古籍《老子》中有句話: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。說的是“授人以魚”只能解一時之困,而“授之以漁”卻可以讓對方有一技之長作為謀生的本領,不用再依靠別人的幫助。69套別墅式新村給筆者的感覺,就像是在向村民“授人以魚”,村民只能用來住卻不能用作他途。以69套別墅一套住兩戶村民來算,3000萬那麼每戶村民就合到21.7萬元,這筆錢如果不用來建別墅,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其他的用途。
  如果有村民想跑運輸,21.7萬元足夠買上一部運輸車輛;如果有村民想建個塑料大棚栽種無公害蔬菜,有了21.7萬元相信不成問題;如果有村民想開個小超市或是小餐館,21.7萬元也足夠作為啟動資金……如此一來,借助21.7萬元作為資本,村民們靠著自己的雙手發家致富,然後再用自己賺到的錢建起屬於自己的洋房別墅,這樣會不會比住著別人捐的別墅更高興、更踏實?
  筆者並不是反對唐果夫婦給村民建別墅新村,並仍然贊嘆於唐果夫婦捐出3000萬的善舉,只是覺得3000萬應該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。“授人以漁”會比“授人以魚”更有意義。
  文/王勇強  (原標題:為鄉親建別墅的3000萬可以有更多用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30kafg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